昆明市政府召開工程建設標準化現場觀摩會
——昆明將全面推廣“生態路”形成對雨水的資源化利用
2009年12月15日,市政府召開昆明市工程建設標準化現場觀摩會。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勇明主持了會議,昆明市建設局組織觀摩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分管規劃、建設的副縣長,規劃局局長,建設科科長,三個開發區管委會分管規劃建設的副主任,呈貢新區分管委會、空港經濟區、度假區分會,省、市、縣級工業園區的分管規劃、建設的領導,市建筑設計院、市政設計院等100多人參加了觀摩會。市監察局副局長張洪安應邀參加了會議。
觀摩團首先對西山區的海源南路精細化設計及生態斷面工程進行實地觀摩。大家所看到的生態路,就是將行道樹多株樹池相連,樹池內種植灌木形成連體樹池,并取消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的立緣石,使兩者處于同一平面上,形成路表排水無障礙,使雨水可通過橫向坡度直接進入樹池和綠化帶。這樣的道路具有降雨后能匯水、過濾、滲透、溢流和排水功能。每逢雨天,路面上已沒有窨井的機動車道上的雨水將不再直接排入雨水管,而是匯入路邊的U型槽內并經碎石過濾后,以滲透和漫流方式進入道路兩側綠化帶。滿足了綠化用水后,多余的雨水才會排入市政管道,從而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資源。
隨后大家觀摩了市委機關南側以及紅旗小學校外拆臨見綠工程實施后,建成的能見綠、透綠且周邊配置了公共景觀資源的通透式圍欄。形式簡潔、線條明快,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易爬越的通透式圍欄,最下一根橫欄高于地面15cm,目的是使路面上的雨水能進入圍欄內側的綠化帶。今后全市的城市道路兩側、公共綠地(水系)及繁華地區的建筑物前,嚴禁再設置實體圍墻,而應采用通透式圍欄、綠籬、花壇(花池)。圍欄一般不得高過1.8m,通透率不小于80%,并要在圍欄內外進行種植綠化。而且圍欄頂部不得裝刺鐵絲、碎玻璃等致傷設施。
觀摩會上,市政設計院院長陸泳詳細講解了《昆明市城市道路路緣石、人行道標準圖集》、《昆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生態道路標準圖集》、《昆明市通透式圍欄設計導則》、《昆明市通透式圍欄安裝選用圖集》等技術標準。市建設局副局長王汝新講解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市政道路樹池及平交口人行道建設的通知》要求,指出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呈貢新區、空港經濟區管委會以及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技術規范和圖集,充分掌握技術要領,積極應用于實際,加強組織領導,把好質量關口,加強對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不折不扣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凡新建的各類市政道路和圍欄的建設,必須按照新標準、新要求實施。今后全市的行政規劃道路均要建成能對雨水進行資源化利用的生態路;道路兩側不能再有圍墻,只能修建能見綠、透綠且周邊配置了公共景觀資源的通透式圍欄;行道樹要由原來的單棵種植改為3—5棵連體種植,交叉路口三角區域內要種植通透式綠化帶。
市政府楊副秘書長作了重要講話,對各縣(市)區下一步如何加強建設工程規范化、標準化、工藝化提出具體要求。要求規劃、建設者要具備生態理念、和諧理念、接軌理念、綠色理念,確保工程質量;堅持標準化原則,提升工程建設設計水平;加強工作力度,持之以恒推進標準化工作建設,使昆明市城市建設水平再上新臺階。